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林氏手动开锁枪,以及林氏电动开锁枪55头多少钱一把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 >怎么开锁呀? 准备回形针,拿一个回形针或安...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林氏手动开锁枪,以及林氏电动开锁枪55头多少钱一把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准备回形针,拿一个回形针或安全别针然后将它弄直。接着在它的末端作出一个稍微向上弯曲的形状。你可以在五金店购买一套专业的开锁工具
插入把手,将扳手插入锁洞中靠下的地方——就是对着钥匙齿部要进去的一边。
明确方向。如果要开的锁你熟悉,你当然就知道朝哪边拧是开了,可是如果是个陌生的锁,也不是没有办法,这时扭力扳手就派上用场了。你先用扳手扭着锁芯顺时针转,再逆时针转。锁芯在被锁之前只能转一点点,你要感受锁芯顿住时的那种强度感觉。如果你拧的方向不对,顿住的时候就会卡主,很费劲;而如果是正确的方向,就不会那么吃劲儿了。
转动,握住扳手上最合适的部位,轻微地施力,将锁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动。
插入回形针。对锁芯用力的同时,将回形针的尾端插入锁芯里上面的部位。
用别针感觉,用回形针在SUO洞里转动,直到感觉出里面的TAN子。如果你正在开一个普通的SUO,那么这些TAN子很可能至少是五个一排的。
向上推,现在进行真正的环节。用回形针将锁里的针脚一个一个地挑起来。试着感觉针脚到达它“解SUO”位子的时刻。这时你应该能感觉到轻微的松动,甚至可以听到微弱的咔哒声。
加大力度,过程中,要不断略微增加在扳手上的力量直到你将所有的针脚都挑起来
转动BAN手,然后我们直接转动BAN手,就能将SUO打开了
PTRD-41 编辑本段苏联PTRD―41式14.5mm反坦克枪 PTRD-41 反坦克步枪基本概况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杰格佳廖夫设计,苏联国家兵工厂生产,1941年10月装备部队;该枪结构非常简单,属于典型的苏制武器,但是在其看似简单而粗拙的外形里有着精湛的设计。其枪管后坐带动枪机运动,并驱动凸轮旋转完成开锁;后坐到位后,枪机固定不动,枪管复进,打开枪尾,抛出空弹壳;手动装填,拉动枪机复位闭锁。这种“长后坐”自动方式的单发武器的设计十分独特。但是作为步兵轻武器,该枪还是太长太重,后坐力巨大,以致所有开过此枪的人开枪时都会有恐惧感.射速慢也是一个问题,由于采用非自动装填,射手的心理素质成了影响射速的最关键因素,在坦克隆隆开进的情况下是否还有足够的承受能力,冷静的射击和换子弹,所以由西蒙诺夫设计的PTRS―41反坦克枪就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,回转式枪机,5发弹仓供弹。另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穿甲力不够,在苏德战争刚刚开始时,它的主要目标是各类250,251半履带装甲车,德国二型坦克和三型坦克.对于二型坦克在有效射程内它的穿甲力是完全够了,但是在对三型坦克G型射击时,在有效射程内是打不穿它的任何部位的,不得以只得把射击距离推进到250M,到这个位置它可以击穿三型坦克的侧装甲和厚装甲,也就是说它对三型坦克是无能为力了,在实战中它也经常对坦克的潜望镜、油箱、观察空射击,尽管收获不大,这还是能让装甲兵感到一些威胁。在1942末之后,此步枪基本淘汰,但还是少量用于对象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的射击,对付它们,,PTRD―41的威力还是够了。 另外,大家不要相信《莫斯科保卫战》的镜头,什么一枪一个,都是骗人的,要是可以这样的话,德国人早就不生产坦克了。 相关数据PTRD-41 反坦克枪 口径:14.5mm 枪长:2007mm 全枪质量:17.2kg 枪管长:1227mm PTRD-41 反坦克步枪8条右旋膛线 单发手动装填 长后坐管退式枪机 苏联14.5x114mm枪弹 初速1010m/s 穿甲性能25mm/500m/90°(在500m距离上能击穿25mm厚的90°垂直钢板) *注: PTRD实际上是枪管长后座自动原理的变形,这是取消了复进簧、供弹机构这些部件。另外,使用这种方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4.5mm弹药威力过大,需要使用各种方法降低后座力。 而PTRS实际上是战前在半自动步枪竞争中失败的西蒙诺夫步枪的放大型,同时后来的CKC仅是PTDS的缩小型。 另外俄国反坦克步枪的实际射击距离通常在100米以内,这样可以提高命中率和穿甲效果,而且在防线中通常集中布置多个反坦克枪小组,在防御时统一攻击同一个目标,这样可以有机会对付敌方装甲目标的侧面,通常效果更好。战争中后期也通常用于攻击敌方战线上的火力点等土木野战工事。 研制历史尽管苏联反坦克步枪的研制工作始于1938年,但苏军最高统帅部始终认定此类武器不会有什么实际作用,因此进展极其缓慢。1941年7月,卫国战争爆发,苏联人急需大量反坦克武器对付德军装甲部队。此时却发现已研制成功的反坦克步枪不适合于大量投产。著名的工程师迭哥塔扎耶夫临危受命,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了PTRD-41。 卫国战争中的PTRD-41PTRSPTRD-41是单发武器,具有可移动的枪管,开火瞬间弹进约6.5厘米以减少后座力,另有三分之一后座力被枪口制退器吸收。该枪的典型特征是备有提手及两脚架。操作时,需要2个士兵才可进行,1个射手及装弹手,另一个负责跟踪及指定目标。(开枪后后坐力仍旧非常大,可以用“右肩顶着打一枪,左肩再打一枪,再在右肩打一枪,然后一周不能开这种枪“来形容...) PTRD-41的优点是适合於大量生产且耐用,精确度也不错。缺点是噪音太大。 1941年8月29日,新枪就投入生产,并及时地在莫斯科保卫战爆发前得以装备红军。PTRD-41在实战中被证实远优于德军同类武器,实际上德国人很快就喜欢上了缴获的PTRD-41,并分别将它们命名为PzB-783。即使是在苏、德双方都增加了坦克的装甲厚度,以苏联的反坦克步枪集中攒射坦克侧翼及后方,仍可对乘员造成杀伤PTRD-41的具体生产数量比较模糊PTRD-41最组在 1945年1月停产,之后苏军中PTRD-41的使用数量减少到约40,000支。